技术交流丨采暖热负荷的计算详解
热负荷的定义及计算
定义: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的从室内加入的热量,分为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
潜热:是指在物质发生相变(如熔化、凝固、汽化、凝结等)时,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潜热的主要特点是它不会导致物质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而是使物质从一种相态转变为另一种相态。
显热:是指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温度升高或者降低而不发生相变(如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变)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这种热量的转移会导致物体温度的明显变化,通常可以使用温度计测量出来,显热的特点是它使人们有明显的冷热变化感觉。
采暖(供暖)的基本要求,需要考虑生产工艺情况、人员舒适度、以及能耗等多方面综合考量。通过计算书计算后进行选型以及施工。尤其是针对初次建设以及二次扩充时,因此不可避免的就需要对冷、热负荷进行计算。
根据暖通规范: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规定集中供暖系统的施工图设计时,必须对每个房间进行热负荷计算。该规范适用于:
1: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2:加热由门外、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耗热量
3:加热由门外开启时经外门进入室内的空气耗热量
4:通风耗热量
5:通过其他途径散失或获得的热量
计算: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αn——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W/(㎡·K)],按本规范表5.1.8-1采用;
αw——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W/(㎡·K)],按本规范表5.1.8-2采用;
δ——围护结构各层材料厚度(m);
λ——围护结构各层材料导热系数[W/(m·K)];
αλ——材料导热系数修正系数,按本规范表5.1.8-3采用;
Rk——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K/W),按本规范表5.1.8-4采用;
对于有顶棚的坡屋面,当用顶棚面积计算其传热量时,屋面和顶棚的综合传热系
数,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K——屋面的顶棚的综合传热系数[W/(㎡.K)];
K1——顶棚的传热系数[W/(㎡.K)];
K2——屋面的传热系数[W/(㎡.K)];
a——屋顶和顶棚的夹角。
一、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Q=αFK(tn—twn) (5.2.4)
式中:Q——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
α——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按本规范表5.2.4采用;
F——围护结构的面积(㎡)
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K)];
tn——供暖室内设计温度(℃),按本规范第3章采用;
twn——供暖室外计算温度(℃),按本规范第4章采用;
注:当已知或可求出冷侧温度时,twn一项可直接用冷
侧温度值代入,不再进行α值修正。
与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5℃,或通过隔墙和楼板等的传热量大于该房间热负荷的10%时,应计算通过隔墙或楼板等的传热量。
二、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
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应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率确定
Q1=Qj(1+βch+βf+ βli+ βm)(1+ βf.g)(1+ βj)
βch– 朝向修正;
βf– 风力修正;
βli– 两面外墙修正;
βm – 窗墙面积比过大修正;
βf.g– 房高附加修正;
βj – 间歇附加修正;
三、门外、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耗热量
V=∑( l L m)
l---房间某朝向上的门窗缝隙长度,m
L---每米门窗缝隙的基准渗风量,m3/h·m
m---门窗缝隙的渗风量综合修正系数
四、门外开启时经外门进入室内的空气耗热量
当建筑物的楼层数为n时,外门附加率:
1)一道门按65%×n;
2)两道门(有门斗)按80%×n;
3)三道门(有两个门斗)按60%×n;
4)公共建筑的主要出入口按500%。
建筑(除楼梯间外)的围护结构耗热量高度附加率,散热器供暖房间高度大于4m时,每高出1m应附加2%,但总附加率不应大于15%;地面辐射供暖的房间高度大于4m时,每高出1m宜附加1%,但总附加率不宜大于8%。
工业厂房及辅助房间供暖设计热负荷
1.基本耗热量及附加耗热量
a. 室内空气温度的确定
1)工作地带的设计温度 tg
2)室内空气的计算温度 t n
当车间高度 ≤4m时,tn=tg;
当车间高度>4m时,对地面 tn=tg,
对外墙、外窗和外门 tn=(tn+td)/2;
对屋顶 tn=td=tg+Δt(H-2)
Δt = 0.3~1.5℃/m (温度梯度)
b .当 tn分别按照地面、外墙及屋顶取不同值时,
房高附加修正率βf .g=0 , 两面 外墙修正βli =0 ;
窗墙面积比过大修正 βm =0
2.厂房的门窗缝隙冷风渗透耗热量
3.厂房的大门开启冲入的冷风耗热量
a.每班开启时间≤15min的大门,附加率 为200~500%;
b.每班开启时间>15min的外门,按照下 列经验公式计算:
G=A +(a +Nνw ) F
G--冲入的冷风量,kg/s; N—常数,0.15~0.25
a, A—系数,查表 ;Vw---冬季室外平均风速,m /s
F--车间上部可能开启的排气窗或排气孔的面积,m2
建筑物热负荷可按建筑体积估算
Q N =a q N.VV (t n .p- t w)
Q f=a q f. V V (tn .p- t w. f)
建筑物热负荷可按建筑面积估算(方案设计)
Q N= q N.S S
本文仅分享热负荷计算,具体参依据国标: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暖通学习吧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文章来源于公开渠道或经授权许可,转载仅为交流学习、分享观点、资讯之目的,不代表[北方供热建材网]观点。文字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不符合转载规范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删除。从本网站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引发的一切纠纷与本网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