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流丨这些关于压力管道的安全知识和应急常识你都知道吗?
压力管道在公用事业、工业应用、能源产业、医疗领域等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掌握压力管道安全知识和事故预防等知识尤为重要,本期,继续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压力管道事故特点
(1)突发性
压力管道事故往往事发突然,没有征兆,对事故的预防和应对带来了不小挑战。
(2)破坏性
由于管道内的高压和输送物质的性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包括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3)连锁反应
压力管道事故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会影响与之相连的其他管道或设施,从而扩大事故的影响范围。
(4)复杂性
事故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包括材料缺陷、设计不当、施工质量问题、操作失误、维护不当或外部因素(如自然灾害)等。
(5)后果严重
尤其是在工业和能源领域,压力管道事故可能导致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等严重后果,对环境和公共安全构成威胁。
压力管道事故种类
(1)压力管道爆炸
由于管道内部压力超过其承受能力,导致管道突然破裂。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操作失误、设备故障或维护不当引起的。
(2)压力管道泄漏
管道完整性受损,导致介质(气体、液体)泄漏。泄漏可能是由于腐蚀、材料疲劳、外部损伤或连接部位问题引起的。
(3)火灾和爆炸
当管道输送易燃或易爆物质时,泄漏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这类事故通常具有极高的破坏性和危险性。
(4)压力管道腐蚀
由于管道材料与输送介质或环境介质的化学反应,导致管道壁厚减薄,最终引发破裂或泄漏。
(5)材料腐蚀
由于材料缺陷、制造不当或设计不合理,导致管道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发生失效。
(6)施工和安装
在管道的安装和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施工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管道存在隐患,进而引发事故。
(6)外部因素
如地震、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或其他外部因素(如车辆撞击)可能对管道造成损害,引发事故。
现役压力管道存在的问题
(1)设计
压力管道设计是否合理是压力管道安全运行的基本保证。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和监察规定》的要求,压力管道必须由取得设计资格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但在实际使用时发现许多压力管道设计方面存在着无证单位设计或自行设计、无设计资料、压力管道选材不符合要求、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2)制造
压力管道是由管子、法兰、三通、阀门等管道元件组成,只有元件质量符合要求,管道的使用安全才有保障。在用的压力管道在制造方面却存在着阀门泄漏、锈死,三通、弯头等管道元件存在制造缺陷,焊缝中存有气孔、夹渣、未焊透等缺陷,密封性防腐和保温不符合要求等问题。
(3)安装
压力管道安装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直接影响到压力管道的使用安全,在压力管道的安装过程中极易埋下事故隐患。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的要求,压力管道必须由取得安装资格的单位进行安装。而实际上很多压力管道是由无证单位安装;无安装验收资料;安装焊接质量低劣;有咬边、气孔、夹渣、未焊透等焊接缺陷;未按规定装设安全附件等。
(4)使用
压力管道的使用管理是压力管道安全管理的中心工作,直接影响到压力管道的安全运行。压力管道使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安装单位未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操作人员未经培训考核、无证上岗操作,使用的压力管道未进行定期检验,致使部分压力管道带病运行、超期服役或安全附件超期未校等。
(5)维修和改造
压力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缺陷、损坏或因生产工艺的需要,可能进行必要的修理或技术改造。由于修理或技术改造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压力管道的安全使用,所以压力管道的修理、改造,必须遵循有关法规、标准,选择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压力管道的修理、改造,以确保修理、改造质量。同时,压力管道使用条件复杂,环境恶劣,在使用中极易产生腐蚀、材质劣化等现象,因此,必须根据压力管道各自不同的特点,及时编制维修保养计划,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但许多压力管道仍是无证或自行修理、改造,或未及时进行维修保养。
(6)安全监察和定期检验
压力管道的定期检验是保证压力管道安全使用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压力管道的安全运行,通过定期检验,可以使压力管道的安全隐患及时得以发现和消除。许多企业很晚才开始对压力管道开展定期检验工作,并且尚未开展压力管道的注册发证工作与压力管道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
因此,加强压力管道的安全管理与定期检验工作十分必要,才能确保压力管道安全运行。
压力管道事故应急措施
(1)超压、超温1.压力管道操作人员按工艺规程,操作相应阀门及排放装置,调整压力和温度降到允许范围内并及时汇报;2.立即通知工艺运行、设备管理部门查明原因,消除隐患;3.超压和超温情况有可能会影响相关设备安全使用的,应立即继续降压、直至停车;4.检查超压、超温所涉及的管道系统受压元件、相关设备系统、安全附件是否正常;5.详细记录超压情况及处理情况。(2)管道参数超出额定1.压力管道操作人员立即观察管道系统压力、温度等运行参数,并按工艺规程,操作相应阀门及排放装置进行调整;2.原因不明或安全阀起跳后不能正常回座时,应立即降压、直至停车;并立即通知工艺运行、设备管理部门查明原因,消除隐患;3.对于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介质,应注意检查有无介质排放或泄漏到周围环境大气中;若有,则执行下方“管道泄漏应急措施”的2-5条;4.安全阀起跳后正常回座的,应检查安全附件是否完好;安全阀起跳后不能正常回座的,应重新进行校验;5.检查所涉及的管道系统受压元件、相关设备系统、安全附件是否正常。
(3)管道泄漏1.压力管道操作人员按工艺规程,操作相应阀门和控制系统,立即降压停车;2.如有人员受伤应立即通报120急救电话,救助伤员;如有火情,立即通报119火警电话;3.切断受影响电源,介质泄漏区域严禁明火和金属物品的撞击等,防止泄漏的易燃易爆介质燃爆;4.做好消防和防毒准备,同时,撤离现场无关人员、对介质泄漏周围区域进行人员疏散;5.封闭泄漏现场、设置安全警戒线;6.人员对泄漏部位进行处理,将泄漏部分与周围相连系统断开,将管道系统内介质倒入备用容器或进行相关处理;7.查明泄漏原因,紧急情况下可以进行带压堵漏。8.应注意泄漏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妥善处理或者排放,重大泄漏应及时向公众公布,必要时作好疏散工作。
(4)其它:如管道或支吊架突发变形、失稳等情况1.压力管道操作人员按工艺规程,操作相应阀门和控制系统,立即降压停车;2.立即通知工艺运行、设备管理部门查明原因,消除隐患;3.检查所涉及的管道系统受压元件、相关设备系统、安全附件是否有泄漏、破裂等情况;若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泄漏到周围环境大气中,则执行上方“管道泄漏应急措施”的2-7条。
(5)异常振动
1.压力管道操作人员根据具体应急预案,确认振动源,并予以消除;2.有可能造成管线损伤的,应停车检测。
压力容器事故预防
为防止压力管道发生爆炸、泄漏事故,应采取下列措施:
(1)设计
1.管道应尽量直线敷设,平行管的连接应考虑热膨胀问题。
2.置换或工艺用惰性气体与可燃性气体管道,应装设两个阀门,中间应加装放空阀,将漏入的氧气放空,防止氧气窜入到氮气管道。喷嘴氧气进口管道的氮气置换,可采用中压蒸汽置换吹扫,以免氧气与氮气管道相连通。
(2)材料
1.严格进行材料缺陷的非破坏性检查,特别是铸件、锻件和高压管道,发现有缺陷材料不得投入使用。安装后,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
2.按管道的工艺条件正确选择钢管形式、材质,切不可随意代替或误用。
3.对管道的焊缝进行外观检查和无损检验,确保焊接质量。
(3)违章作业,人员操作
1.在停车检修和开车时,应按规定进行管道系统的置换吹扫工作,经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动火或开车。
2.检修前后,应按规定进行管道盲板的抽堵工作,采用正确的抽堵方法,切不可用金属工具,以免造成火花。
3.发现可燃性气体(如煤气)倒流入蒸汽(或空气、氧气)管道时,应立即提高蒸汽压力或拆开蒸汽管道上的法兰分段吹扫。因突然断电停车时,应按规定及时打开炉盖、放空阀,切断空气总阀,防止煤气倒流入空气总管。建议增设紧急停车联锁装置和空气总管防爆膜,预防万一。
4.严格控制氧含量,当合成氨厂半水煤气的氧含量>1%时,必须切断氧气,防止高压气体进入低压管道。发现压力超高时应采取紧急措施。
5.严禁将易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的氢气与煤气混烧,如工艺需要必须采用此办法时,要有极严格的安全措施。严格执行动火的有关规定,动火前必须作动火分析,确认合格后,办理动火证,且在非禁火区内方可动火。
(4)维护
1.定期检查管道的腐蚀情况,特别是敷设埋人地下的管道,应按有关规定或实际情况进行修复或更换。
2.控制孔板的流速,定期检查其磨损情况。
3.采取合理的管道布置和妥善的加固措施,在进出振动较大的化工机器和设备的附近,应设置缓冲装置,以减轻对管道的干扰。发现严重振动时,应及时设法排除。
4.定期检查管道的泄漏情况,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5.合理选择气缸润滑油,保证油的质量,按说明书的要求注油,油量适当、适时。
采取先进水质处理工艺,定期清理污垢,严格控制排气温度。
应装设油水分离器,及时排放中间冷却器、气缸和管道内的油水。压缩机吸入口处应装设滤清器,贮气罐应放在阴凉位置。
6.按规定要求铺设地下管道,避开交通车辆来往频繁、重载交通干线或其他外载过重的地域,且回填土适度。
7.定期校验压力表,重新调整安全阀开启压力,发现压力表、安全阀失灵时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综上所述,掌握压力管道安全和预防知识和十分必要。此外,对于压力管道的安全管理也需要高度重视,包括定期检验、维护、人员培训、遵守安全规程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制定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压力管道事故风险和减轻事故后果的严重性。
来自:供热运行与节能管理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文章来源于公开渠道或经授权许可,转载仅为交流学习、分享观点、资讯之目的,不代表[北方供热建材网]观点。文字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不符合转载规范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删除。从本网站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引发的一切纠纷与本网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