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流丨夏季暖气改造
一、选择质量过硬的管件和暖气片
注意其材质、管径、构型、使用寿命及散热能力。对于管件的选择尤其要注意其内径的大小,防止出现因内径过小而造成的水流不足循环变差。
目前市场上,暖气片按照材质常见的类型主要有:
1、铸铁暖气片:它的优点是能适用于任何水质和外部环境,不易被腐蚀,被称为和建筑物同寿命的暖气片;缺点是外观审美疲劳、笨重、内腔粘砂容易损坏温控装置,而且生产制造不环保,已不提倡使用。
2、铝制暖气片:不受小区采暖系统的限制,散热性较好,节能;若发现室内温度不够,还可以在采暖季之后加装暖气片。但铝材料怕碱水腐蚀,进行内防腐处理可提高使用寿命。铝制暖气片一般外形美观,散热性好,价格不高,很适合家用采暖。
3、钢制暖气片:钢制暖气片是现代新型暖气片的重要成员之一,由优质冷轧低碳钢经现代制作工艺加工而成,具有外形美观,颜色多样,采暖高效,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等特点。由于钢材本身缺乏抗防腐性能,一般生产厂家都会对钢制暖气片进行了内防腐处理,因此钢制暖气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由防腐技术的高低决定。
4、铜铝复合暖气片:铜铝复合暖气片是一种现代新型暖气片,是铜管和铝材经精密胀结而成的高效节能散热器,铜管走水,铝型材散热,让两种金属的优势强强联合,发挥出最有益于居室采暖的效能,以其出众的防腐性能、广泛的适用性、较好的热价比、较高的保值率和优美的外观。
二、合理设计,规范施工
家用暖气安装一定要找专业的暖通人员。管道的铺设要规范、合理,一定要保持暖气管道平直,尽量减少弯头,以确保水流通畅,保障散热效果。
三、暖气片数量计算三步骤
1、算面积:分别计算自己卧室、起居室、卫生间、厨房等的建筑面积,将其作为进一步测算的基础数据;
2、算瓦数(W):这一过程相对复杂,以下简要提供给消费者一组民用建筑供暖单位面积热指标测算的参考数据。砖混结构住宅,一般配置70W/㎡;节能型保温建筑配置40W/㎡;老旧庭院式住宅瓦数还要更高,有的可能达到100W/㎡以上,房间面积乘以每平方米的“W”就是该房间需要的供热量;
3、算片数:在计算出房间需要的供热量后,根据所需要采购的暖气片规格,查看产品说明中的单片暖气片散热量,将房间用热量除以单片暖气片散热量并适当加上20-30%,作为散热富裕量,最后得出此房间所需暖气片的片数。
四、暖气对接口径
我市集中供暖室外使用的是聚氨酯预制保温管,入户井内(单元楼道井)与住户对接的是无缝钢管,而住户室内使用的一般是PPR管,两种管的规格尺寸存在差异,如下图所示:
所以室内PPR暖气主管要比入户井内的对接管道大一号,才能保证供暖需求。
五、暖气片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
1、异侧上进下出、同侧上进下出:这两种连接方法较为合理。优势是有很好的水循环,增加了热水的流动速度。用户可以根据管路自行选择。
2、下进下出、底进底出:既能够保持暖气片的整体造型不会被破坏,也能够大限度的节省材料。因为进水口和出水口都在下面,水管的连接和铺设也非常方便。
六、暖气片、管件位置正确安装
进户首先需安装入户维修阀门,室内暖气系统需维修或发生漏水事故,可以立即关闭,以防引起不必要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室内采暖管道安装的过程中,管道从门窗、洞口、梁、柱、墙角等处绕过,其转角处如高于管道水平走向,应在其最高点处安装排气装置,主要作用是排除管道中的空气,避免管道气堵造成流通不畅。
暖气片一般应布置在房间外墙一侧,有外窗时应装在窗台下,这样可直接加热由窗缝渗入的冷空气,还可阻止沿外墙下降的冷气流,使室温趋于均匀,人体感觉舒适。装修时不要用隔板、罩子等包裹暖气片,并保证暖气片周围没有其他家具遮挡。
七、室内暖气安装完毕后进行打压
一般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小于0.6Mpa,保持30分钟不降压。为保证安全供暖,在每年供暖季结束,关闭进户阀门,对管道附件及暖气片进行维护保养,清洗,不仅可以保证供暖效果,还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八、供暖调节
家居环境中,主要有四种供暖系统,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其使用和调节方式也各不相同,分别如下:
1、单管串联暖气系统
所谓单管串联暖气系统,就是采用一条管将所有暖气片串联起来,总供水管接第一个暖气片的进水口,出水口接第二个暖气片,依次直到最后一个暖气片出水口接总回水管。如下示意图:
我们可以看出,该系统就是一条管将所有暖气片串起来的,在其工作的时候,热水是先通过供水管进入第一个暖气片经过一定量散热后再进入第二个暖气片,正是因为这个工作模式,一旦暖气片量过多,整体管线过长,水的循环速度就会受到阻碍,造成暖气片温度自第一个暖气片开始逐渐降低,甚至末端暖气片冰凉的问题。这是该种暖气系统一个最大的缺点。
如果你家是这种暖气系统,存在如上所述的问题,可以按照如下调节方法来进行调节:
首先确认前端暖气片是否存在旁通(连接暖气片进、出口的一段管),如果不存在需要安装,一般旁通上都会有调节阀门,该阀门的作用就是用来平衡前后暖气片温度的。调节的时候自前端的暖气片开始,逐渐关小这个旁通阀,直到最后一个完全关闭(可能最后一个暖气片就没有这个旁通)。
这样做是调整了通过前端暖气片的水流量,热水从旁通直接进入了后续散热器,如此就确保了所有暖气片的温度均衡,同时旁通打开相当于是增加了管径,减小了阻力,整个系统循环速度也会加快。
2、双管并联异程式暖气系统
所谓双管并联异程式暖气系统,是指采用供、回两路管,所有的暖气片进口接供水管,出口接回水管,所有暖气片是并联的关系。如下示意图:
从该系统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其工作的时候,热水是先进入第一个暖气片,经过散热后就回到了回水管,而后的暖气片依次类推。也就是说所有的暖气片都是一个回路,但是水流经的路径第一个暖气片是最短的,最末端的暖气片水流经的长度是最长的。所有暖气片的回路长度各不相同,所以叫作异程式。
正是因为这个异程,会导致回路越短阻力越小,水循环越快,而后逐渐降低,在现实生活中会出现,越靠近前端的暖气片温度越高,末端的暖气片可能不热。这也是该暖气系统最大的一个缺点。
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进行调节:
该种暖气系统,调节的暖气片的进、出口阀门,出现温度不均衡,需要自前端暖气片开始逐渐关小暖气片的进出口阀门。保证末端暖气片进、出口阀门完全打开。如此来均衡通过暖气片的水流量,保证所有暖气片的温度均衡。
3、双管并联同程式暖气系统所谓双管并联同程式暖气系统,是区别双管并联异程式暖气系统来说的,这两个暖气系统,暖气片的连接方式是相同的,都是采用两根管,所有暖气片并联关系,而唯一不同的是,该系统的回水管是从最末端暖气片接出来的,而不是像异程式那样,供、回水管直接从首个暖气片连接的。如下示意图:
正是这样的一个区别,就将异程变成了同程,意思就是说各个暖气片的回路是一样长,具体表现为先供水的暖气片后回水,从而使所有暖气片内的水循环速度相对一致,做到了所有暖气片均衡加热。不过,该系统也有缺点,同样的水流量这没有问题,只是实际家居环境中,我们采用的暖气片是不尽相同的,比如大的暖气片或者说水路比较长的暖气片,其实比小的暖气片循环是慢的。这样小的暖气片会比较热。问题也就在这里,也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如果你家安装的是双管并联同程式暖气系统,出现上述的小暖气片特别热,大暖气片不太热的问题,可以按照如下方法进行调节:
双管并联同程式暖气片系统调节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将小的比较热的暖气片的进出口阀门稍微关闭一下,多分水流给比较大的暖气片,就可以防止如上这种情况的发生。
4、地暖系统
地暖系统是以整个地面为散热器,通过地板辐射层中的采暖管环路循环热水,均匀加热整个地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由下至上进行传导,来达到取暖的目的。
在地暖系统安装过程中,每条回路很难做到长度一致,较长回路的循环水量肯定没有较短回路的快。如此也会存在供热不均衡的问题,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调整。
如果你家暖气系统是地暖系统,存在个别回路不热的问题,可按照如下方法进行调节:
个别回路不热的问题,需要做的是在分集水器上找到比较热回路的对应的阀门,将该阀门开度适当调小一些,分配最大水量给较长回路,这样就可以达到均衡加热,较长回路热量也就可以提上来了。
对于地暖系统或者是暖气片系统,这些调节都是建立在管路没有堵塞,内部不存在空气,外网正常的情况下的。而如果,你家暖气系统本身就不是调整设置的问题,而是内部有堵塞、存在空气导致的循环不畅,那必然是再调整也无济于事。
以上四种暖气系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荐使用双管并联异程式暖气系统和双管并联同程式暖气系统,便于温度调节;不推荐使用单管串联暖气系统和地暖系统。单管串联暖气系统调节难度大,容易造成冷热不均匀;距离换热站较远的用户建议使用暖气片保证用热效果,面积较大的用户安装地暖,建议分两趟再进行分水器安装。
我市的集中供暖系统是按照暖气片的供热参数要求设计的,暖气片供热系统不同于地暖供热系统,地暖的系统阻力要大于暖气片的系统阻力,地暖的循环流量也大于暖气片的循环流量。同时,地暖还是一种低温热水供暖系统,一般温度是在35~45℃;而暖气系统里流动的热水温度高达50~65℃,这样就会使地暖管材、配件等长期经受高温考验,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两种方式不能混用。家用暖气片改成地暖,容易造成自己家中暖气不热,影响采暖质量。如果装修人员不具备暖通专业知识,供热设施改动后容易出现接口不严、管道安装不规范等问题。地暖管道埋在地板的水泥下,一旦漏水很难被发现,并可能殃及其他楼层,造成经济损失。
温馨提示
1、为确保热用户正常用热,强烈建议庭院管网及老旧小区用户,请勿擅自更改用热方式。
2、定期对家中取暖设施进行清洗,提高用热效果,并延长取暖设施的使用寿命。
3、供热运行期间注意查看家中地埋及隐藏的供热管道有无漏水情况,如发现有漏水情况,及时联系专业人员进行处理,避免出现其他损失。新一年度供热季开始前,检查家中各阀门的开关情况,避免供热开始后有跑冒滴漏现象。
来自:供热节能知识分享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文章来源于公开渠道或经授权许可,转载仅为交流学习、分享观点、资讯之目的,不代表[北方供热建材网]观点。文字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不符合转载规范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删除。从本网站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引发的一切纠纷与本网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