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流丨浅谈供热管网规范化管理措施
浅谈供热管网规范化管理措施
【摘 要】城镇供热管网作为集中供热的重要系统组成部分,保证其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供热管网因负荷需求呈现出愈加分散化趋势,又因常位于地下隐蔽安装、与其他地下管线交叉复杂等导致其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要结合供热管网实际特点提出合理的管理措施以保障供热管网安全稳定。本文从加强管网施工监管、完善基础档案、规范日常巡检、隐患点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规范化管理措施。信息化的应用对提升技术管理平台和管理水平都有重要意义。各种规范化的管理手段及信息化应用都要朝着更加便捷、准确的方向迈进。
【关键字】供热管网 规范化管理措施 施工监管 基础管理 信息化应用
引言:
供热管网作为城镇集中供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关乎着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但是由于供热管网覆盖面广阔,又多与其他地下管线交叉频繁,导致其管理存在较大难度。采用合理的规范化管理措施以降低输送成本对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居民采暖平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20年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类地下基础设施管理手段、模式创新。作为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供热管网,完善其各种规范管理措施显的尤为重要。
供热管网管理存在的难点
供热管网涵盖地域广阔,为满足负荷需求又分散严重,且多位于地下,经常与其他地下基础设施管线交汇并行,各类问题的累积都给供热管网正常运行维护以及管理带来了诸多难点。2.1 管网分散,点多面广
近年来,随着国家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城市新增的供热面积和负荷不断提高,管网集中程度越来越高。而在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和能源利用率提高的事态下高能耗小型锅炉房、分散燃煤锅炉也逐步取缔,随之而来的是管网负荷进一步增加、管网分支更加分散化。
2.2 地下敷设管网不利于隐患发现处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供热管网越来越多地采用直埋敷设的方式,而直埋敷设管道发生泄漏时漏点位置确认难度较大,部分管网埋深甚至达到十几米,一旦发生泄漏很难立即发现漏水点,而且漏点排查处理和抢修成本都非常高。地下管网出现泄漏严重难以发现甚至可能导致长时间停热,严重时还有可能引起路面坍塌、烫伤、大面积停热等重大事故。2.3 供热管网与其他地下管线交叉复杂目前国内供热管网敷设常采用地沟(直埋)或管道架空的形式,这与城市其他辅助设施,例如轨道交通、供排水、燃气、电力、通信、广播电视、人民防空、消防等存在许多交叉矛盾问题。全国各地每年因各类管网、线缆施工引起冲突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为满足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各类辅助设施逐步完善的要求,有必要对城市供热管网各种规范化管理措施进行梳理,也为日常巡检、管网维修改迁、其他市政管线敷设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便捷条件,更能够有效减少出现管道泄漏等状况,降低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风险。
供热管网规范化管理措施
笔者结合城市供热管网现状以及多家热力公司实际经验,整理总结出系列诸多供热管网规范化的管理措施,为热力企业安全运行、生产实践、维修更换、薄弱环节监管及维护等工作打下基础。
3.1 加强管网施工监管力度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已明确规定了城镇集中供热管网施工及验收相关要求,但是企业在管网实际施工及验收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复杂工况,而且施工队伍良莠不齐,这就要求热力企业在管网施工过程中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各项工程均按照规范要求有序、合理开展。
3.2 基础管理规范化
3.2.1 建立并实时更新基础档案
供热管网的基础档案,明确记录了管网及井室的材料信息、施工细节、运行年限、投运状况、负荷接入等,档案明细的精准完整体现着企业高质量管理的状况。基础档案的管理需要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行整理和完善,在档案中存有历史修改记录、修改责任人,其他相关记录也都明确清晰可现,管网维修更换、阀门保养及开关操作等也都有据可查,使得档案管理便捷化、日常化。
3.2.2 管网重点部位埋设显著标识
城市供热热源大多坐落在远离城区中心的郊区外,此处供热管道也就随之敷设于野外空旷区域,在这类重要的管网节点部位埋设显著标识能够对管道位置走向进行标记,防止下一步因城市规划、新增建筑物等原因致使原有供热主管道被损害、遗忘或产生其他严重后果。埋设显著标识也为城市其他公共附属设施的建立提供依据和指导,避免因其他管线敷设或变迁对供热管网产生破坏。
3.3 规范日常巡检制度
管网日常巡检工作对降低管网失水、避免管道遭到外单位施工破坏进而确保管网安全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制定合理的日常巡检制度及标准化的流程,使一线巡检员工与上级各管理部门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各司其职,也有利于人员增加主动性和减少盲目性,进而使巡检和相关处理工作有条不紊进行。近年来,也有企业开发并利用无人机进行智能巡检,大大提升了长距离供热管网的运行维护管理水平,高效的技术应用大大提升了巡检效率。
3.4 检修管理规范化
管网检修是管网日常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检修维护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管网漏点、保证阀门等附件状况良好,进而更好地顺承和发展供热工作。
3.5 隐患点管理
供热管网的隐患点管理主要是对管网可能存在的漏点、井室、分支、伸缩节等薄弱环节的管理和监测,目的是为了尽早发现甚至提前预判可能存在的漏点,以便供热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做出反应将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目前各供热企业广泛采用的查漏方法是通过地面渗透热水或者冒热气判断,使用测温枪、热成像仪、听针等工具对地面温度和管网异常声音进行检测,或者是对管网分支逐个关断检查压力变化以确定漏点区域。供热单位在查漏工作中要充分结合实际状况对漏点进行及时查找和处理。供热管网漏点检测及维修工作逐步规范化、有序化,利于消除管网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减少企业损失,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6 制定合理的应急管理预案
供热单位承担着保障居民供热的责任,因此要提前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抢险相关措施。应急抢险是保障供热单位安全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屏障,供热单位要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状况的应急管理预案并能够以最快速、最有效的措施及时处理,避免给企业或人民群众带来不必要的生命财产危害。
信息化应用提升全面管理
随着国家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新兴,供热管网的管理已经与信息化应用相结合,能够有效解决常规管理存在的诸多难点和漏洞,使供热管网管理更加精准、智能、便捷。
4.1 信息化的技术管理平台
信息化的技术管理平台能够在管网出现故障如泄漏、指标不合理等状况时发出预警,提示管理人员对其加强巡查和关注。信息化技术平台的应用还能够为管网的安全稳定提供合理预判,当管网附近有路面开挖或受其他威胁时发出报警,在管网管壁变薄超过允许范围时自动提示,这就为管理人员提出了管网检修更换的依据,避免在冬季供热期出现管网渗漏甚至大面积停热的情况,减少人工巡网不及时产生的意外或损坏。
信息化技术平台能够实现各项数据在线监测、全面信息查询、事故紧急处理等功能,为管网的日常管理、设计施工、分析调度提供可靠的、科学的依据,为供热企业的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2 信息化应用提升管理水平
供暖企业信息数据综合应用分析的发展必须以企业管理为中心,处理一个突发事件或者作出一个重大决策还是要综合多个专业系统平衡考虑,这也就是将信息化应用到管理水平的提升上来。
通过信息化平台将各类管理统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
结语
结合供热单位实际对管网管理提出合理的规范管理措施,通过严格监管施工质量、完善基础档案信息、规范日常巡检、制定合理应急预案、提升信息化应用管理等系列手段,使得供热管网管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为日后指导安全生产打下基础。
来自:承德热力科技前线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文章来源于公开渠道或经授权许可,转载仅为交流学习、分享观点、资讯之目的,不代表[北方供热建材网]观点。文字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不符合转载规范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删除。从本网站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引发的一切纠纷与本网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