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丨【分析】2025年生物质供热发展趋势
1. 政策驱动与规模化发展
国内政策支持:国家层面持续推动生物质供热项目建设,明确要求重点开发区集中供热覆盖率达80%以上,并探索生物质资源开发新模式。例如,河南、山东等地已建成多个大型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年处理农林废弃物达数十万吨,替代标煤效果显著。
国际趋势影响:全球碳减排背景下,欧盟等地区通过强化政策(如“Fit for 55”计划)推动生物质能应用,间接促进国内技术升级与产业链整合。
2. 技术模式创新与成本优势
热电联产主导:生物质热电联产成为主流模式,兼具发电与供热功能,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例如,山东临沂的供热项目通过快速建设与高效运营,年消耗农林废弃物12万吨,成本接近燃煤且居民可承受。
技术突破:热解气化技术提升(热值超3000大卡)和焦油问题解决,增强了生物质供热的稳定性和经济性;秸秆捆烧等模式在部分区域已实现年节省燃料费用数百万元。
3. 产业链整合与资源循环
原料收储运体系完善:依托乡村能源站建设,形成“收储运+成型燃料加工+供热服务”闭环,解决原料分散问题。例如,河南某项目通过集中处理农林废弃物,带动农民增收。
多产业融合:生物质供热与农业、环保产业深度融合,例如利用禽畜粪便、生活垃圾等原料,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4. 市场拓展与区域差异化
中西部市场潜力释放:生活垃圾发电与供热项目逐步向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转移,依托地方资源禀赋和政策倾斜拓展市场。
农村清洁取暖加速:农村地区成为重点发展区域,生物质清洁供暖面积超3亿立方米,政策鼓励通过分布式项目解决散煤替代问题。
5. 挑战与转型方向
补贴退坡倒逼转型:补贴逐步退出促使企业转向高附加值综合利用(如热电联产、碳交易),降低对单一发电收益的依赖。
监管与标准强化:行业仍存在技术推广不足、监管缺位等问题,未来需加强规范化管理以提升供热占比(目前仅占全国1.5%)。
国内生物质供热正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三大引擎加速发展,逐步从试点示范转向规模化应用。未来需进一步突破成本瓶颈、完善市场化机制,并强化农村与区域市场布局,以实现其在能源转型中的战略价值。
来自:中能供热网
特别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文章来源于公开渠道或经授权许可,转载仅为交流学习、分享观点、资讯之目的,不代表[北方供热建材网]观点。文字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不符合转载规范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删除。从本网站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引发的一切纠纷与本网站无关
- 行业新闻丨国家能源局介绍一季度能源形势,解读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
- 行业新闻丨3月经济动能超预期,煤炭价格底部反转信号显现
- 行业新闻丨蹄疾步稳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访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文华
- 行业新闻丨“对等关税”下中国能源市场的应对与突围
- 行业新闻丨中美关税博弈对我国煤炭市场影响几何?
- 行业新闻丨万亿元级规模!这一技术成低碳产业新增长点
- 行业新闻丨中国能源报:新能源供热助力加速降碳
- 行业新闻丨《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解读之一:加快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节能降碳培育绿色新动能
- 行业新闻丨《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解读之二: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 行业新闻丨《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解读之三:加快热泵技术推广应用培育热泵绿色低碳产业
- 行业新闻丨国家多部门力推热泵!央视聚焦四大增长极
- 行业新闻丨即将实施《住宅项目规范》对供热行业有哪些重大影响
- 地方资讯丨5月1日实施!北京立法强制推广可再生能源!双碳目标+供热升级!